三月拾春酿,六月流萤染夏。在这充满希望且收获的季节,新魏幼儿园于2024年6月29日上午开展班本课程交流暨牵手活动。此次活动特邀请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徐志国老师、牵手结对园的老师们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一:追随儿童,探秘课程
活动中,分别进行了5个班本课程的汇报,老师们化身为“讲故事的人”,述说着孩子们活动探索过程中的学习与问题片段,将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娓娓道来。小二班周琪老师基于班级幼儿的视角,充分挖掘周边资源,展现了别开生面的班本课程《相遇草莓》;中二班张钰老师追随孩子兴趣,发现教育契机讲述了真实有趣的故事《锡纸的秘密》;中四班黄梦婷老师基于幼儿园志愿服务活动,利用了多种资源开展课程,关注幼儿成长进行《争做“小交警”,志愿我能行》课程汇报;大二班陶莹老师在开展班本课程《趣玩纸浆》中,以幼儿关注点和兴趣点为契机,挖掘幼儿的亮点,看到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大三班严茜茜老师以当下主题毕业季对课程故事作了清晰的梳理与详实地阐述了课程《咔嚓咔嚓》。
环节二:互学互研,提质增效
听完了精彩的汇报,老师们结合话题“挖掘出课程资源与幼儿经验的链接以及开发班本课程中的困惑”展开研讨。薛家中心幼儿园老师从交流案例中挖掘亮点,她认为:课程是藏在儿童的生活中,课程资源是活动基础也是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媒介;罗溪中心幼儿园肯定了老师善于利用周边、自然、网络、家长、社会、热点事件等资源,对幼儿有经验的分析和生长;大风车幼儿园老师从幼儿的兴趣、老师的观察、幼儿的需求等方面进行阐述;新魏幼儿园老师提出了如何平衡课程预设与实际的课程生发的困惑。
环节三:总结引领,促进成长
首先,由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员徐志国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性点评。徐老师强调好的课程来源于班级幼儿的生活;发展线索一定追随教师的观察和幼儿的反思;充分预设与动态的结合;好的课程是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体活动的有机合成;让幼儿在每一段经历中有经验的获得。提出后续我们要从故事思维走向活动思维走向经验思维,以课程背景、课程目标、课程线索、课程资源、课程环境、活动设计、课程组织7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释。对于后期提出了三大研究要求:一是进一步研究指南,把每一条指标进行举例;二是进一步研究班级幼儿的兴趣;三是进一步提升园本教研的实效。
最后,丁红波园长进行总结发言。首先对于徐老师以及姐妹园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随后,对后期工作提出希望,希望老师关注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追随幼儿的兴趣、问题、生长点进行研究。最后,对此次活动提出建议,要提高老师的观察能力、与幼儿互动现场的呈现、分析能力;在设计课程时要突出重点,结合前、中后审议进行梳理对比,进行多元评价。
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今后老师们将进一步推进班本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生活中发现儿童课程,唤醒儿童生命成长。
(撰稿:邹艾琳,摄影:邹榴玉,审核:冯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