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础依据,2022年7月9日上午,新魏幼儿园对园本体验课程2.0方案进行再次论证,课程管理小组成员、部分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方案论证会,同时特邀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丽霞老师做专业指导,为课程实施提供价值标准。
一、方案介绍,呈现课程
新魏幼儿园张留玉副园长介绍本园的体验课程方案,从课程背景、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保障措施、开展情况及困惑展开交流。
二、对话交流,提出问题
教师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主体,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才是完善方案最有意义价值的地方。老师们畅谈在课程实施中真实的想法与困惑,提出了许多共性的问题,比如:“劳动体验课程内容越做越窄”、“如何开展职业体验节活动”、“生成课程与劳动课程冲突时如何解决”、“如何协调生成课程与劳动课程的关系”、“如何让家长认同课程理念”......
三、质疑点拨,解决困惑
张丽霞老师针对老师们的问题逐一互动、解答。“是坚定儿童立场还是一味创新?”张老师提出,课程实施需要有创新的思考,但前提是要根据幼儿的真实需要去做课程,而不是一味地做别人没做过的课程;职业体验节及其他劳动体验节内容的设定应动态生成,既要自上而下,又要自下而上,老师根据实际生成内容;劳动可以成为课程内容,但劳动体验活动更应散落于一日生活中、预设课程中、生成课程中,将劳动有机整合到小中大班一学期的活动中;家长是课程实施的“点缀”,老师可以结合节日等契机开展有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家长参与课程建设。在张老师的质疑、点拨与引领下,老师们豁然开朗。
四、深度剖析,理清思路
张老师对课程实施方案的版块进行微调,调整为课程理念、课程诊断、课程目标、课程资源与内容、课程安排与实施、课程管理和评价。同时,也对课程方案进行了全面梳理与专业指导,她指出:课程目标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根本,同时突出体验性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要做到适宜性、异质性、结构性;课程内容包括预设内容和生成内容,并梳理成表,让老师一目了然;每学年园部要讨论决定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的比例,给老师自主生成课程的空间;课程时序安排要细化到学期安排、每周安排、每日安排;利用游戏、生活、教学、主体活动、项目探究、节庆活动、社会实践等多元方式实施课程。
本次活动既是我园园本课程方案的论证会,更是一次在专家指导之下的园本课程培训会。相信在专家的引领下,我园一定能形成科学、清晰、操作性强的课程实施方案,从而生发出更多具有儿童视角、基于儿童需要的园本化课程,让课程烹饪出童年的味道。
(撰稿:朱钰玲,摄影:孙俊洁,审核:冯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