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区域游戏中,教师应适时变化角色身份,使教师对游戏的指导更隐蔽,更科学,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区域游戏的自主性,究竟怎样的支持性策略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新魏幼儿园“新芽”工作室展开了本学期的第四次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成两个环节:
环节一:立足现场——看行为
上午,工作室的老师们带上观察记录表来到小一班进行了区域游戏现场观摩。观摩过程中,老师们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老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的介入指导策略、区域后的分享评价及时进行记录。
环节二:现场教研——促发展
现场活动由游戏拉开帷幕。在小游戏“正话反说”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参与,在游戏互动中充分考验了老师们的观察力和思维反应能力,紧张的教研氛围顿时轻松。
接着,老师们基于理论知识,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们提到:在区域游戏中可以在操作材料上面观察幼儿的兴趣点,调整材料;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适时介入并给与经验性支架;作品分享评价,提升幼儿现有水平等。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中应该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发展的引导者……,无论教师的身份如何“百变”,我们遵循的始终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只有这样,区域游戏才能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最后结合小一班现场观摩情况,老师们积极探讨,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同时对于老师们在游戏过程中的支持性行为是否有效合理做出了分析。每位老师都积极思考,探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支持幼儿游戏行为及助推幼儿游戏平提升的有效办法。
本次活动,让“新芽”工作室的老师们灵活运用了理论知识,梳理出了一些实际游戏中对于幼儿有效支持的策略。老师们也将会自我反思,在如何支持幼儿游戏行为中找到方法,努力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推动幼儿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
(撰稿:陈丽华,摄影:陈丽华,审核:冯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