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依托多元体验场开展幼儿自主劳动的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认为幼儿园种植园一直以来都是幼儿园在创设教育教学环节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又是与幼儿进行科学对话的好手段。种植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11月7号,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课题组开展了本学期课题组第二次活动。
一、依托指南,解析大班种植目标
课题组成员首先针对大班种植课程目标进行了解读,老师们根据情感、态度、能力这三个方面研讨出:幼儿能使用简单的工具或用具进行种植活动和护理工作,主动积累相关经验;会运用图像、符号、简单文字等记录种植经验;能大胆地运用各种材料、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植物的感受等等种植目标。
二、依托教学现场,谈教师有效策略
大三班的钱玲媛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关于种植园地养护的生动有趣的谈话活动。
活动中,执教老师首先对本班的种植课程进行了分析:大三班的孩子们能在两个月的种植活动过程中,通过亲自参与种植、管理、收获来探索、发现植物中的奥妙;掌握播种、栽培、管理、收获的过程;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和分享成功的喜悦;还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孩子们更加关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事物的变化,培养了孩子善观察、勤思考的探索精神。随后老师们根据谈话活动就教师在活动中的组织策略进行研讨,最后,冯老师总结出:课堂教学是一种策略,活动中老师需要带着孩子一起观察,其次,运用图片,把记录的一种策略进行比较分析,将表征呈现的方式体现到实处,后期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老师资源体现组织策略的多元性。
三、依托儿童发展,总结实施过程
在老师们的激烈研讨后,张园长对此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张园长表示幼儿园的种植不只是种植植物本身,还包括创设让幼儿获得经验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对种植活动的规划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种植课程,做好课程故事,都需要放慢脚步,仔细观察孩子,通过展示交流活动,展示劳动成果,交流种植经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体验我们课题研究的内涵与价值。
(撰稿:张钰 摄影:张钰 审核: 冯亚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