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我园进行第三次新北区优秀教师牵手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围绕探索班本化课程实施的有效路径、关键经验等。本次活动分为以下几个议程:
议程一:观 “体验”课堂,促幼儿发展
老师们首先观摩了许老师执教的大班谈话活动《整理问题大调查》。活动中,许老师让幼儿学会观察游戏结束后区域整理的情况,让孩子把自己发现的问题用自己的表征方式进行记录,并分类呈现。在谈话交流中萌发孩子整理区域材料的意愿,成为区域材料整理的小主人。
议程二:叙课程故事,促教育活力
为了进一步实施我园体验课程,实现园本课程特色化。本学期我园开展了班本化课程活动。各级组的三位老师将自己在班内做的班本化课程进行了逐一汇报,毛老师汇报了小班班本化课程——草莓,从本班内的孩子的种植的草莓兴趣点,从草莓怎么摘、怎么洗、怎么吃来开展班本化课程;孙老师汇报了中班班本化课程——孵小鸡,孙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层层推进,抓住孩子们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跟踪式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孩子探索的兴趣,获取经验;黄老师汇报了大班班本化课程——树,教师利用身边的资源,抓住孩子的兴趣,围绕“数树”“给树做身份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议程三:享专业知识,促自我成长
为了进一步推进班本化课程,更好地追随幼儿、推进幼儿课程,我们围绕话题展开讨论,最后王辉园长进行了总结性发言:首先,对三个课程故事给予了肯定,三个课程故事有共同性:能追随孩子的兴趣、孩子的问题开展的体验活动,能够多样方式调动孩子的兴趣、感官。接着,对我们提出了建议,在后期制作体验课程中要尝试:1.尝试讲述孩子的故事,还原孩子的生活,呈现孩子的现场,记录孩子的语言和言行;2.尝试4个步骤分析:(1)当下场域孩子已有经验围绕认知、能力、情感与《指南》 (2)孩子的兴趣点 数据的支撑(3)尝试判断孩子的需求,孵蛋孩子的需要是蛋变小鸡的过程;3.判断孩子在过程中的获得。4.给予支持倾听、记录孩子语言,尝试分析判断,利用孩子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共享孩子的经验。我们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5.用孩子适合的方式去开展。此次班本化课程的汇报,让教师能更好地追随幼儿的兴趣,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思路,为下阶段的班本化课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撰稿:蒋京锦 摄像:陈芊 审核:冯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