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保健之窗>>健康宣传>>文章内容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十一项制度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发布时间:2017-12-14

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制度

  一、卫生消毒隔离制度

 (一) 环境卫生

1、 要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分片包干,定人、定点、定期检查。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
2、 幼儿教玩具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清洗。
3、 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 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儿童用的便盆,每次用后要立即倾倒,刷洗干净,每日用消毒液浸泡。三岁以上幼儿要提倡蹲式厕所。
5、 小儿桌椅高度应符合要求。
(二) 个人卫生
1、 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日常生活用品要专人专用,做好消毒工作。
2、 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或干净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
3、 饭后要漱口,中大班幼儿每日早晚要刷牙。
4、 定期洗头和洗澡。
5、 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巾要每天消毒。
6、 每周剪指甲一次,每两周剪脚指甲一次。
7、 手绢要专人专用,每日换洗。并用日光暴晒。
8、 保持儿童服装整洁,衣服、被褥、床单要勤洗勤晒。
9、 保护幼儿视力,室内要注意采光。看电视一次时间不宜过长,看时不要离得太近。电视机安放高度要适中。
10、 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和幼儿接触时不抽烟。
(三) 消毒隔离制度
1、 园内要设立保健室,要根据本单位条件建立隔离室或观察床。隔离室用品要专用。
2、 儿童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
3、 对患儿要专人护理,仔细观察,按时服药和喂饭。
4、 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所在班和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幼儿进行检疫、隔离、观察,检疫期间不收新儿童,园所儿童不混班,不串班。检疫期满后无症状者方可解除隔离。
5、 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接触史。并要经过医务人员重新检查。未接触传染病的要观察两周,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班。
6、 工作人员家中及幼儿家中发现传染病人时应报告园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7、 幼儿园内每天进行卫生清扫工作,每周进行大扫除工作。
8、 每天进餐前和点心前做好桌面的消毒工作(用1:100的施康消毒液擦拭)、幼儿的手部的清洁工作(肥皂清洗),工作人员的手部消毒工作(肥皂清洗)。
9、 进餐前,工作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的规定,戴口罩、穿工作衣、戴手套以及不披长发等要求进行分餐工作。
10、 每周五为玩具消毒日,这一天应进行所有的教玩具的消毒工作和紫外线灯管的擦灰工作(用95%的酒精进行擦灰)。
11、 一般季节每周对室内空气进行2—3次的紫外线消毒,传染病流行季节须每天进行消毒。
12、 每周对幼儿的床褥和棉被进行紫外线暴晒,保证每位幼儿的棉被都能消毒到位。
13、 每周五对幼儿的擦手毛巾进行清洗消毒更换,每天对幼儿的擦嘴毛巾进行2次以上的清洗消毒,保证做到一人一巾。
14、 每天对幼儿的饮水水杯进行清洗消毒工作,保证做到一人一杯。
15、 以上各类消毒制度必须做到及时准确消毒,并做好准确的消毒登记工作。

  二、健康检查制度

 1. 入园(所)检查:幼儿在入园(所)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必须做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必须经过检疫期,无症状方可入园(所)。 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家族史和生活习惯等。
  园(所)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体检,包括胸部X线透视、肝功能、粪便常规检查,以及阴道霉菌、滴虫检查,健康检查合格并且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2.定期体检制度:三岁以上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每个幼儿均应建立健康卡片或档案。
  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他传染病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县(区)以上医疗保健单位的健康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 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疾病预防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保持室内空气清晰,幼儿睡眠时不能有对流风。

3、 冬季幼儿户外活动时注意增减衣服防感冒。

4、 新生入园前必须检查接种免疫证,无证的要及时到卫生防疫部门补种、补证后主能入园,接种证复印留园一份备案。验证按年龄完成计划免疫工作,对缺接的幼儿及时补种,接种率达100%,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5、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进行检疫。检疫期间不办理入园和转园手续。

6、 按上级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要求搞好卫生防疫工作和传染病流行控制工作,按规定搞好晨检并及时向请向主管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做好流行性疾病季节预防药及时投放工作。

四、体格锻炼制度

  1.开展活动量适宜的各种体育锻炼,随季节变化安排好户内外活动,每日有记录。体格锻炼应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时间从短到长,逐渐提高锻炼强度。

  2.结合年龄、季节变化,安排内容多样化的体格锻炼,开展各年龄组的体操锻炼。

  3.正常气候条件下,应保证儿童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4.按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体质安排锻炼内容,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不强求一律。锻炼前应做好活动场地、器械、儿童穿着等准备工作。锻炼过程中注意保护儿童的安全、做好保育工作、观察儿童的反应,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锻炼及时处理。锻炼结束后应观察幼儿的精神状况,保证水的供给。

  5.对体弱的儿童要给予特殊的照顾

  五、安全制度

 1、幼儿来园和离园值班教师负责照顾,交接班不能有空档,必须清点幼儿人数,作好记录,签字确认。

2、幼儿户外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注意动静交替;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时间不宜过长,活动前后一定要清点幼儿人数,确保幼儿的安全。

3、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要打闹乱跑,进园后不得擅自离开幼儿园。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使幼儿知道幼儿园的名称、具体地址、父母姓名等,防止意外事故,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4、加强每天晨、午检工作,教育幼儿不要带危险品来园(如:别针、纽扣、尖针、玻璃球、小刀、小豆豆等),防止异物落入鼻腔、口腔、耳内。

5、园内各活动室要定期用紫外线消毒,消毒时防止人员入内。

6、每天下班前要对全园各活动室进行检查。如:教室、厕所等,防止幼儿遗留在室内。

7、保健教师负责保管幼儿药物。给幼儿服药必须核对(姓名、剂量),防止发生错误。

8、园长每天早晚要巡视一遍园所,发现有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处理,教师在活动中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

9、意外事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家长工作。然后必须写出事故报告,并根据产生影响程度、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户外活动和放学由两位老师负责,其他时间由当班老师负责。

10、厨房严禁幼儿入内,热汤、热菜、热开水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开饭时一定要注意稍凉后再给幼儿吃,防止烫伤事故。

11、凡是幼儿经过的地方及活动场地要经常检查,不准乱放杂物。

12、幼儿玩大型玩具要加强监护,随时纠正幼儿的不安全动作,组织活动要有秩序。活动完后,要清点幼儿人数。

14、幼儿室内外活动时,教育幼儿不大声喧哗,要有秩序、不乱跑乱撞,划定活动范围,所有教师到位。

15、幼儿五个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一定严格执行,针对具体情况对幼儿加强常规教育,不得有半点疏忽。(就餐、就寝、入厕、户内外活动、出入园)。

16、坚持正面教育,严禁态度粗暴、动作生硬、体罚、变相体罚幼儿,杜绝因上述情况造成事故。

17、值班时不会客,不打、接电话,如有急事,须经领导同意后予以安排。  

18、值班教师下班前,检查并关闭门窗、水管、电源等。

    六、家园联系制度

1、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每学期两次,并向家长委员会汇报幼儿园工作计划和工作情况,虚心听取意见,不断改进工作;

2、各班设立“家园联系本”(或联系卡),及时与家长交换意见,同步教育好幼儿。

3、园内和各班设立“家长园地”,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

4、各班定期向家长开放半日(每学期1-2次),让家长了解幼儿生活、学习情况,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改进本班工作;

5、园长定期在幼儿园门口接送幼儿来园和离园,及时听取家长意见和要求;

6、保教人员定期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生活和行为习惯情况,并征求家长意见。

七、膳食营养管理制度

为保证幼儿获得全面、合理、充足的营养,满足生长发育的要求,让幼儿健康成长,合理组织幼儿膳食,加强营养管理。为此,幼儿园应专门成立了由园长、营养师、炊事员及家长代表组成的伙委会。依据幼儿的膳食搭配原则共同制定了以下营养管理制度: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依据膳食搭配原则,科学、合理的制定营养代量食谱,每餐至少有一荤一素一汤,主食要丰富多样。
    2、 每周更换幼儿营养代量食谱,并及时向家长分布。
    3、 幼儿膳食营养要全面、均衡、合理。
   4、 切实按制定的幼儿营养代量食谱实施,不得流于形式。
   5、 每季度进行一次营养调查统计。根据统计分析情况调整幼儿代量食谱,保证幼儿的营养需求,将营养统计、分析等资料存档保留。
    6、 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做到每天按人按量投放主、副食,保证幼儿的进食量和营养量,不吃隔日剩饭菜。
    7、 合理的采购食品,科学、合理的烹调,制作色、香、味、形俱全、花色新颖、丰富多样的饭菜,确保营养膳食质量。
       严格执行饮食卫生制度,加强饮食卫生管理,确保幼儿营养膳食的卫生、安全。

  八、健康教育制度

  1.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地、有计划地学习和传播健康知识的各种活动,促进人们自愿主动地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加强自我保健观念和行动,优化日常行为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每季度出黑板报一次,印发健康卫生宣传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3.由班任老师通过游戏、儿歌、寓言、角色表演等教学活动对幼儿随时进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

九、体格锻炼制度

1、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锻炼幼儿的体格。

2、在正常气候条件下,应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2小时,加强冬季锻炼。

3、要有组织地经常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游戏及体育运动,每天给幼儿做1-2次保健操,幼儿做1-2次体操或活动性游戏。

4、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质安排锻炼内容,掌握适当的运动量,不强求一律。锻炼的时间应由少到多,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强度。

5、按幼儿年龄制定锻炼计划。锻炼前应做好活动场地、器械、幼儿穿着等安全检查准备工作。锻炼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做好保育护理,观察幼儿的反应,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锻炼及时处理。锻炼结束后应观察幼儿精神、食欲、睡眠等情况,保证水的供给。

6、遵守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锻炼与保健、营养、护理的结合。对体弱的幼儿要给予特殊的照顾,幼儿有病时暂停锻炼。

 

 

十、幼儿安全教育制度

(一)、维护幼儿安全的原则

1.防患于未然,加强预见性。

2.组织有序,稳定幼儿情绪。

3.提供充分与足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

4.教育与信任并重,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二)、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班级保教管理中,应注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1.玩具的安全

①杜绝使用危害幼儿安全的玩具,如边缘锋利的玩具、容易破损或断裂的玩具、用有毒材料或涂料制成的玩具等,小班避免给幼儿提供体积较小或豆类的玩具。

②教会幼儿玩玩具的方法,尤其是户外大型玩具,应让幼儿掌握游戏常规。对于需成人指导才能玩的玩具,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③注意玩具的维修和保管。如要定期给玩具消毒,对残旧的玩具要及时修理或丢弃,避免某些尖锐物体刺伤幼儿的手指。

2.活动安全
①在使用剪刀等危险性工具时,要注意教幼儿掌握操作技能、要领。如,将剪子交给别人时,要把剪刀的尖端握在手掌心,将剪刀柄递出去,以防刺伤别人。剪刀用毕要合好,放归原处。不能拿着剪刀乱跑。

②除非特别规定,不准幼儿玩弄电源插座、插头、电线,不能玩火柴、打火机等。

③不随便吞吃非食物的东西,不把钱币、玻璃球等小东西含在嘴里。

④使用户外活动器械要遵循正确的运动技能和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的动作。如,爬攀登架时要抓紧护栏,不相互推拉。

走路奔跑时要注意四周,不猛跑、猛停,要会躲闪,防止和同伴碰撞。

⑥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能与同伴相互推拉、挤。

⑦不把头伸到阳台、窗台、护栏外面,不攀爬楼梯护栏。

⑧不玩带刺或有尖角的物品,不把这些东西带在身上。

⑨户外游戏时,不远离集体。要整理好衣着,系好衣扣,鞋带,以免活动时绊倒发生危险。

⑩团体排队户外活动时,要确认并紧跟前面的小朋友,不掉队,不随便离队。教师应有二人随行,一前一后照顾幼儿,并随时清点人数。

3.交通安全

①引导幼儿学习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在街上乱跑;横穿马路不慌张,注意看清左右有无行车,才可以过马路。

②乘车时,幼儿不可将头、手伸出车外。在车上不得大声喧哗,不在车上玩耍和跑动,要扶好车把,以免发生危险,不玩弄车门和车窗。按顺序上下车,不可相互推挤。

③教师要随时关注本班幼儿情况加强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并消除危险隐患。

不得让幼儿单独离园,不能让陌生人接走幼儿。

4.着装安全

①幼儿着装要舒适、安全,避免穿太长的裙子、太大的衣服,以免影响幼儿活动,且易绊倒,发生意外。

②教师不能穿太短、太窄、太长的裙子,以及太高的高跟鞋,以免当幼儿发生意外时,影响教师及时采取保护措施。不能留长指甲或佩带影响教学的饰品。

5.防火安全
①幼儿园要按消防部门的要求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有足够的安全通道。

②每个班应贴出一张安全通道示意图,并组织教职工熟悉通道及消防和紧急事故电话。

③幼儿园应预先拟定紧急状况疏散计划,并让幼儿实际演习,以应付失火、地震等紧急状况。可通过比赛(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师听见紧急讯号后迅速带幼儿离开教室集中到室外空地(操场等)。这种练习每学期举行一次。

 

 

  

 

 

 

 

 

 

十一、幼儿园晨、午检制度

(一)、晨检

1、晨检要求:

每天幼儿入园,须接受早班教师的晨间检查。

2、晨检内容:

一摸:幼儿有无发热现象。

二看: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等,传染病早期表现,咽部、皮肤有无皮疹等。

三问:个别幼儿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四查 :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

3、晨检记录

晨检后,教师需将健康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并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家长。

(二)、午检

1、午检要求:

每天中午幼儿入睡前,须接受值班班教师的午间检查。

2、午检内容:

先观察幼儿精神状态、面色及有无发热现象。其次让幼儿自己先把衣兜里的玩具或其他物品全部掏出放在规定的地方,教师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的物品。

3、午检记录

午检后,教师需将观察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登记下来,并关注当日幼儿情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魏花园5号 苏ICP备10201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