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园本培训>>培训绩效>>创新特色>>文章内容
(园内专题学习)游戏中老师的介入
作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发布时间:2015-04-17

关于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控制的活动,在幼儿游戏顺利进行并积极投入其中时,教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了解幼儿的游戏动机和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时,教师还是应当以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前提,适时适宜地介入指导,以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构想,  

一般一下几种情况可以作为教师介入幼儿游戏时机的判断:

  1. 幼儿主动寻求教师帮助时;
  2. 幼儿的游戏行为或游戏材料有不安全的隐患时;
  3.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与社会规范不相符合的行为时;
  4.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过激行为时;
  5. 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而准备放弃原来构思的游戏情节时;
  6. 教师发现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经验而并不影响幼儿的游戏意愿时;
  7. 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时;
  8. 玩伴之间出现游戏纠纷而无法自行解决时;
  9. 教师为了深入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并准确解读幼儿行为时;
  10. 教师处于研究的需要进行反思性实践时。

     同时教师还应了解介入的效果和退出不适宜的介入:

1.了解介入的效果

   有效介入:顺应幼儿的游戏构思进行介入,协助幼儿推进幼儿游戏的进程,使幼儿在实现自己的游戏意愿的同时有所发展。

   无效介入:幼儿对教师的介入并不理会。

   负效介入:教师在未经观察且不了解幼儿游戏动机的情况下介入,干扰或转移了幼儿的游戏构思,使幼儿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2.退出介入

   在发现幼儿并不接受教师介入游戏的建议或行为暗示时,教师应当及时退出,作进一步的观察;在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教师介入游戏时,可以通过试探性介入来确定,并适时推出。

教师的介入是否会干扰幼儿的游戏自主性,除了取决于教师介入游戏的时机以外,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的因素。

教师介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 平行游戏

对托小班孩子来说,单靠语言很难使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但是他们具有好模仿别人行为的特点,因此教师介入游戏的最好方法就是与幼儿平行游戏。其主要作用是一种行为示范,即在幼儿视线所及的范围内,玩与幼儿相同的游戏,以有趣而有目的的游戏行为吸引幼儿去模仿,这种对幼儿游戏行为的塑造就成了幼儿自愿的行为。当幼儿并不理会教师的行为时,教师可自动放弃。

  1. 合作游戏

   小中班孩子行为的目的性不强,游戏行为更多是兴趣使然,并不愿意听命于他人的安排。引导幼儿游戏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起到诱导幼儿游戏行为的作用。但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的诱导是间接而隐蔽的,是顺应幼儿的兴趣和水平而展开的。当幼儿并不理会教师的行为,或者幼儿已经进入教师感到理想的游戏状态时,教师应当适时退出。

  1. 直接建议

对中大班幼儿来说,游戏行为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增强,能够在游戏构思中听从他人的意见和行为调整,因此教师介入游戏的时候完全可以采取直接建议的方法,但这种建议必须是试探性的,教师应使用婉转的语言和询问的口气,当幼儿并不接受的时候,即可调整和变化建议的方式和内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新北区新魏幼儿园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新魏花园5号 苏ICP备10201501号